“B”计划同时受益
编辑了解到,目前双方已经成立了工作小组,开始进行尽职调查。“目前我们就双方成立合资公司,量产相关部件,进行探讨。”江淮汽车内部人士表示,既然是战略合作,就不是简单的供应商与厂商的关系,双方会有更深入的合作。
编辑了解到,除了新能源领域,江淮和富士康的合作,也有可能拓展到传统汽车领域。目前富士康正在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零部件事业,正在培育全球领先的3C 电子技术、云端应用、接插件、精密模具与表面处理的研发与制造能力,目标是成为汽车工业中专业的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商。
江淮汽车3月公告称,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5亿股,募集资金额不超过28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与B级车有关的两个项目建设:一是计划投资约21.85亿元用于公司乘用车基地扩建项目;二是投资估算为6.64亿元用于公司年产20万台高性能汽油发动机项目。
江淮相关负责人称,通过增发募集资金来扩建一条全新的B级车生产线,是江淮实现“十二五”规划乘用车销量占比60%目标的重要保障。按照江淮的“十二五”计划,乘用车将在百万辆销售目标中的比例将从目前的不到1/2增加至2/3。据悉,新增的24万辆产能最快将于2012年底建成。届时,江淮的乘用车产能将接近60万辆的目标。
而随着“B计划”和轿车品牌提升战略的启动,在零部件环节的成本控制与质量提升的关系也成为江淮亟待解决的课题。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江淮集团参股的大小规模不一的零部件公司达数十家,多数为合肥当地的制造企业。在技术要求较高的轿车零部件研发和制造领域,江淮在过去几年也相继与江森、延锋伟世通等外资零部件品牌组建了合资公司。但记者了解到,出于制造和物流成本的考虑,江淮在零部件采购上仍倾向于技术含量较低的本地制造企业。
2010年底,在“十二五”规划发布时,江淮提出了“品质江淮”的口号,而随着B计划的启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认为:与同样在产品成本控制方面经验丰富的富士康合资,江淮能找到成本和品质的平衡。
不过,冯梁森同时透露,即便与富士康合作,目前的合作范围也主要在乘用车领域,至于商用车领域,江淮主要通过与世界500强的纳威司达公司合资,拓宽产品线,提升品牌和品质,目前尚无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