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篇:增幅回落 整车企业遭遇利润缩水
车市增速的放缓,让在资本市场受追捧的汽车行业效益回落,而连续三年高增长的整车企业的业绩也将不复闪亮。
面对即将来临的7月份,汽车企业将交出半年的成绩单,但市场增长的下滑却令投资者感到担心。
“我国汽车行业历来是销售额增长幅度高于产量增长幅度,利润增长幅度高于销售额增长幅度。但在今年,利润增速明显低于销售额的增速,说明汽车行业的效益在下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董扬表示,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期望,应该是产销增速下降的同时效益提高,但现在是增速和效益同时下降,可见汽车行业并没有达到国务院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份,汽车企业就已出现盈利下滑的苗头。一季度企业财报显示,一季度我国21家整车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总计1775.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净利润总计78.29亿元,同比增长14.2%。净利率则由去年一季度的5.1%降至4.41%。
在6家乘用车类上市公司中,一季度报告净利润下滑企业达到4家,分别是长安汽车、一汽轿车、一汽夏利、广汽长丰。其中广汽长丰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降达129.72%。 而在商用车类上市公司中,福田汽车、中国重汽、亚星客车三家企业一季度报告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分别下滑15.88%、46.14%、78.76%。
董扬将汽车企业利润下滑归结为受汽车销售优惠政策退出、油价上涨以及部分城市治堵限购的影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1-4月,重点监测的17家汽车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09.05亿元,同比增长8.4%,增幅比1-3月回落4.72%,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水平(14.20%)5.8%;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713.72亿元,同比增长6.61%,增幅比1-3月回落3.21%;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734.42亿元,同比增长12.12%,增幅比1-3月回落2.77%,在17家重点企业中有6家企业利润出现负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的a股市场汽车股一路下滑,在香港上市的长城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广汽集团则至今仍未公布今年正式的财报。
业内普遍认为,扶持政策的退出,导致自主品牌车企在今年国内车市上的份额持续萎缩,利润率并不理想,从近半年的销量上看,今年自主品牌车企难有较高的利润可言。
在一项针对3000余位专业人士的调查中,40%的人认为自主品牌去年非常态扩张会导致自主品牌企业“染上赚快钱的瘾,荒了主业”。
不过,对于国内合资品牌车企而言,盈利能力显然仍要高于自主品牌车企。在上市企业中,上海汽车的表现较为抢眼,一季度净利润达到45.02亿元,同比增幅为56.46%,这也预示着上半年的盈利能力极为乐观。汽车分析人士认为,上海汽车的业绩一方面缘于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合资品牌突飞猛进的业绩。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部主任徐长明认为,从国内汽车的经济效益下滑可以看出宏观经济下行已经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对车市的影响逐步加深已经表现出来了,而商用车跟经济关联度非常高,随着负增长程度的不断加深,就说明上半年经济的减速对汽车企业效益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徐长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