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太极功夫”抵抗了7年之后,铃木株式会社社长铃木修终于挺不住了。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不久前刚与重庆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童小平就长安铃木第二工厂享受的税收优惠进行了细谈;随后,重庆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长安铃木第二工厂正在进行最后的谈判,预计将会落户在重庆巴南区。”而长安铃木第二工厂项目此前一直是铃木修极力反对投建的项目。
现在,新工厂即将正式启动,这也就意味着铃木修已经选择了妥协;而在这背后,关于长安对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整合矛盾,却逐渐浮出水面。
悄然启动
据长安铃木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长安铃木已经成立了新工厂筹备委员会,长安铃木第二工厂总投资将达35亿元,预计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和发动机的规模。按照此前重庆经信委官员对记者透露的情况,该工厂将落户重庆巴南区,考虑落户巴南区的主要原因在于,长安铃木现有工厂就位于巴南区,周边物流和零部件配套产业都已相对成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随着徐留平出马向重庆市争取优惠条件,长安铃木第二工厂达成最终协议的日子也越来越近。有业内人士认为,长安铃木第二工厂项目极有可能在今年9月铃木修参加重庆市长顾问团会议期间达成最终协议。
事情逐渐水落石出,但相关各方却仍在遮遮掩掩。“这个事情(指长安铃木建立第二工厂一事)建议就不要报道了。”日前,重庆市政府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现在还有一些事情需要落实,最好缓一缓。”在重庆市政府相对谨慎之际,长安汽车新闻发言人江爱群也表示:“现在这个事情我们也不方便透露。”而铃木方面更是守口如瓶,当记者与铃木(中国)营业课联系时,其一位负责人直截了当地表示:“这个事情我们不知道,你去问其他人吧”。
实际上,上述相关各方的谨慎,主要是缘于该项目在过去7年里因纠葛不断而已经变得十分“敏感”。
早在2004年,长安汽车高层和重庆市政府领导就与铃木修等铃木株式会社高层进行过沟通,希望长安铃木第二工厂早日启动。一直到2007年,中外双方又进行过多次谈判,但都因铃木修的反对而搁浅。铃木修认为,第二工厂应该在长安铃木现有工厂产能接近饱和时再考虑启动,当时长安铃木的年销量只有10万辆左右,而产能却为20万辆。
铃木修的“保守”态度招致长安方面的极大不满,而此时,铃木修却在2007年策动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并网销售,铃木方面希望借此获得两个铃木的销售主导权。最终,并网销售遭到了长安汽车的抵制。一来二去之间,长安汽车和铃木方面后来的几次关于第二工厂项目的谈判,大多也都不欢而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长安铃木的产能已经完全饱和。2010年,长安铃木产销量突破20万辆,即便现在开始投建新工厂,长安铃木的产能也要等到两年后才会得到提升,这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长安铃木的销量将因产能限制而停滞不前。铃木修终于为其“保守”策略付出了代价,这也是长安铃木第二工厂如今得以启动的隐性原因之一。
整合存疑
实际上,最近几年铃木修反对长安铃木投建第二工厂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于其迫切希望长安汽车将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两个合资公司进行整合,这样一来,即便长安铃木的产能出现饱和,昌河铃木的产能也能提供补充。
2009年11月,此前3年连续出现巨额亏损(2006年亏损2.92亿元、2007年亏损7.68亿元、2008年亏损3.93亿元)的昌河汽车被长安汽车重组,昌河汽车与铃木汽车合资成立的昌河铃木也就被顺势纳入到长安汽车旗下。据了解,目前昌河铃木九江工厂和景德镇工厂的总产能达到了20万辆,而2010年的销售统计数据显示,昌河铃木的年销量只有7万多辆,产能放空严重。
但铃木修的想法随即被长安汽车方面否决,理由则是铃木修的“动机不纯”。
按照长安汽车内部人士的说法,在长安汽车整合昌河汽车之后,铃木方面曾多次敦促长安汽车对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进行整合,“铃木的目的就是要借整合之机腾出一个合资名额,进而与其他中国车企建立新的合资公司。”而据记者了解,铃木方面的确在2010年接触过很多长安汽车之外的中国车企,其中包括上汽、一汽等。针对铃木这一举措,长安汽车采取了反制行动,主动推迟了长安铃木与昌河铃木的整合进程。
在长安汽车的拖延战术面前,随着长安铃木的产能已经出现饱和,铃木修终于选择了妥协,而妥协的结果便是谈了7年的长安铃木第二工厂项目将变成现实。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到底何时能进行整合?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长安铃木第二工厂项目落听,作为“回报”,长安汽车方面也将加快两个铃木的整合进程。但对于这一说法,长安汽车方面的反应则非常平淡:“暂时还没有整合的考虑。”长安汽车一位高层人士表示。
“实际上,出于规模效益的考量,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确需要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在研发、配套、渠道等各方面形成合力,做到成本的最小化以及利益的最大化。否则,如果长安迟迟不对昌河进行业务整合,将使得这笔收购索然无味,增加的只有内耗。”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当然,长安的顾忌仍在于铃木是否会借此寻找新的合资伙伴这一问题上,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长安方面显然还需拿出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