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电动座椅记忆功能
电动座椅早已不是高档次的专享,越来越多紧凑级家轿都配有这项功能,12方向可调节电动座椅都不稀奇,不过带记忆功能的座椅一般还是中高级轿车才有的配置。该功能是将电动座椅和车载电脑结合,自动纪录座椅调节角度等信息,一般可以纪录2-3组,驾驶者上车的时候,只要按一下记忆键,座椅就可以恢复到之前预先预定好的位置。表面上看是避免了重复调整的麻烦,但是仔细一想,私家车一般都是一个固定的人在驾驶,真正要调节座椅的时候并不多,即便是两个人经常换着开车,上车的时候花几十秒调节下座椅应该没多麻烦吧,为这个配置多花不少钱,并不值得。
No.4—自动雨刷
自动雨刷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它通过安装在内后视镜前方的雨量传感器来探测是否有雨水来袭,并在第一时间启动雨刮器。或许是设计者感觉车主已经懒惰到下雨都懒得开雨刷的地步,配备这个功能实在有些华而不实。有些设计比较敏感的自动雨刷会在下起绵绵细雨的时候就自告奋勇的开始工作,更有甚者在前保险杠处也安装了感应器,路上的积水溅到车上都会开启雨刷,有时候会让驾驶者吓一跳。自动雨刷的选装费用也不低,实用程度实在不高,况且一年才能遇到几次雨天呢。
No.3—自动泊车辅助系统
对于新手来说,停车是个大问题,不但因为驾驶技术不佳,更是因为城市拥堵和停车位的狭小。近几年,自动泊车辅助系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家轿中,典型的代表是大众集团的PLA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发展到第二代,即能够侧方停车也能够垂直停车。但在实践中发现,自动泊车并不是万能的。车辆需要提前探测侧方车位,如果车位长度不符合要求是探测不到的,如果是时速过快也难以探测到车位,况且多数自动泊车系统目前还无法支持垂直停车。还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是,自动泊车系统探测到的车位,只要不是技术太差的新手都能自己停进去,真正费劲的小车位系统根本检测不出来,花几千元选装的自动泊车系统有的时候真让你有种心痛的感觉。
No.2—大灯清洗
大灯清洗装置是北欧国家的常见配置,因为那里常年下雪,覆盖在车灯上的雪造成灯光无法正常照射,非常需要一个不下车就可以把大灯洗干净的功能,大灯清洗装置就应运而生了。大灯清洗装置看似人性化,但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比较实用的配置,一年到头也与遇不上几次下雪,即便下雪也不至于影响大灯。大灯清洗装置工作时会伸出喷头,喷出高压水雾来清洗灯罩。就算跑高速时大灯罩上沾满飞虫的尸体,对灯光照明的效果影响也不是太大,更何况如果常在市区内行驶,大灯清洗装置不仅没有实用意义,而且其清洁后会产生污渍液体,喷溅到车身上反而不是什么好事。要是图方便在行驶中开启清洗装置的话,那么喷出的清洗液混杂着车身上的灰尘、随着行驶中的风速会把整车都弄得湿漉漉。此外,雨水和小雪也几乎不会影响大灯光线的射出,没有清洗灯罩的必要。
No.1—大灯延时
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大灯延时功能恐怕是最不实用、最扔钱的一项配置了。“智能大灯延时系统”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伴我回家”,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性化的配置。当车辆熄火后拔出钥匙,“伴我回家”自动启动,车门锁好后,大灯不会熄灭,它会延时一段时间持续点亮,为车主照亮回家的路,有的时候这个功能会被路人误解为车主忘了关大灯,让人哭笑不得。这个功能听起来太温馨了,但是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能找到小区停车位已经算走运了,能把车直接停到家门口,并且还是车头朝向门口的概率几乎不存在。此外,大多数小区到了晚上并非一片漆黑,最起码回家的路也都有简单的路灯,大灯延时系统实在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一个无用配置。
简评:
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厂家的利润也被挤压,在这个时候,厂商往往会推出吸引人的科技配置或“独门绝技”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影响他们的购买意向。而出奇的配置往往也是最容易多赚钱的地方,消费者买着高兴、用着有面子,厂家多赚钱,看起来真的是两厢情愿。实则不然,消费者更多的是处于比较被动接受的位置,而厂商拥有主导操作的优势。此外,很多比较新奇的配置都是漫天要价,1万5的导航、几千元的智能天窗、动辄上万的娱乐系统,这些成本并不透明的配置让消费者只能在“买”和“不买”之间做单选题,而自己到底被4S店赚了多少钱就无从得知了。本文仅仅列举了一些厂家的“鸡肋配置”,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如果您感觉还有什么配置也是鸡肋,也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