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春风来,全世界都在讨论工匠精神。然而如今所谓的工匠精神,往往溅上了一些吹捧的口水,点缀了一些浮华的光晕,却并不容易榨出几滴真正的热忱。真正的工匠精神应当是倔强的,它拒绝理想主义色彩的渲染,撕掉自我标榜的标签,撇去粉丝经济的泡沫,用细节的品质经受住岁月的考验。从这一点上看,德国人的严谨、精益求精以及实用主义成就了工匠精神最根本的内涵。如今,高度发达的工业化革命取代了小作坊生产,但德国工匠精神仍矢志不渝。专注、坚持、精准、务实的工匠精神使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历经风雨后依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品牌魅力。
A.LANGE&SöHNE朗格 倾注每寸光阴
201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Dr. Crott第85届拍卖会上,一枚搭配铂金表壳和庄重黑色表盘的朗格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以33万欧元高价成交。朗格表能够受到全世界钟表收藏者的追捧,精湛的制表技术、高水准的完美手工以及传奇色彩的品牌历史都是不可或缺的制胜利器。
1845年12月7日,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在德累斯顿南部小镇格拉苏蒂创立朗格表厂。对每一枚朗格,费尔迪南多都不曾有半点懈怠:宝石轴承、蓝钢指针及镙丝等为当时的朗格怀表增添了高贵气息;每一处摆轮夹板雕花图案均由大师手工完成。正是这种对品质的完美追求,让朗格打造的怀表极其出众。1898年,德皇凯瑟-威廉二世甚至专程向朗格订制一只怀表,作为造访奥图曼帝国时赠送给阿布杜勒-哈米德二世的礼物。然而,接下来的百年,朗格表的命运却异常坎坷,战争的摧残及东西德的分裂,使朗格钟表厂划入东德成为全民共同资产,朗格之名不复见于表盘。但正因如此,镌有朗格商标的怀表在收藏界里成为传奇。1990年,东、西德统一后,朗格表厂创始人曾孙瓦尔特•朗格重建先祖家业,重新投入朗格表生产,并为经典的品牌传统注入新的生命力。
东山再起的朗格,继续坚持“只生产世界上最优秀的钟表”的信念,为顶级制表领域建立了极高的新标准,它对完美工艺的诠释迫使很多瑞士钟表厂被迫在产品上做出回应。朗格只制造机械表、只使用自制机芯,且不同的表款系列必须使用不同的基础机芯。所有机件须经人工打磨才算完工,每个钟表师都至少需要3到7年的学习后方可参与钟表制作。通常每块表的制作时间最少要6个月。因此,朗格表产量非常有限,每年大约出产5000只左右。
今天,作为辉煌钟表王国的继承者,复兴的朗格以出色的作品赢尽业界的喝彩声,制表大师的地位坚不可摧。朗格身披“工匠精神”光环重新捍卫德国制造的荣誉,几乎以一己之力与瑞士豪华腕表阵营分庭抗礼。
BORGWARD宝沃 触手可及的豪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5年日内瓦车展上,德国汽车品牌BORGWARD(宝沃)继承人克里斯蒂安·宝沃正式宣布这一沉寂了50年的豪华汽车品牌重返车坛。曾与奔驰拥有同样地位的汽车品牌BORGWARD(宝沃)几乎复制了朗格的命运:从激流而退,到王者归来。
德国BORGWARD(宝沃)由天才汽车狂人卡尔·弗里德里希·威尔海姆·宝沃于1919年在德国不莱梅创建,是德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曾以60%的出口份额成为德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制造商,销量率先突破百万,成就了一段汽车工业传奇。
传奇的缔造并非偶然。在20世纪中期,德国BORGWARD(宝沃)就以对细节的执著追求备受业界推崇。其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伊莎贝拉,从灵感迸发到最终面世,经过了上千次设计手稿修改。车内的每一处实木饰件均经过高级技师的精心挑选,并经过十余道工序的打磨,以确保每一处细节都拥有清晰的木纹和夺目的光泽。车内选用的皮革经过悉心鞣制、精细切割以及手工缝制后,被唤起低调独特的光泽和触手生温的细腻质感,更是随着时间的磨砺沉淀出优雅的韵味。不仅如此,伊莎贝拉车内的金属按钮均经过上百次的按压测试,以保证出厂的每一枚按钮都拥有如琴键般结实厚重的触感。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伊莎贝拉将外观革新、工艺品质、性能优势集于一身,成为德国经济奇迹时期的梦想之车。
经典永远会被世人铭记。在德国BORGWARD(宝沃)蛰伏的日子里,世界各地的宝沃汽车拥趸者自发地建立了车主俱乐部,最早的俱乐部已经存在30年之久。不仅在发源地欧洲,美国,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也都有BORGWARD(宝沃)狂热的爱好者建立的俱乐部。发展至今,全球共有20个俱乐部,超过2000名会员。法兰克福BORGWARD(宝沃)俱乐部建立者奥斯卡•普费弗时至今日仍将宝沃视作信仰。1960年时,刚刚结婚的他希望购买一辆宽敞且动感的轿车,而当他看到伊莎贝拉的那一刻,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在回家的路上,普费弗一骑绝尘,把朋友的新车远远甩在身后。当他停下车时,忽然发现里程表显示的数字竟定格在254,000公里。“这简直是个奇迹,根本想象不到它已经这么老了,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爱上了它,它的品质更让我瞬间倾倒”,奥斯卡如是说。
正如奥斯卡所言,停产后的宝沃汽车受到了全世界收藏家的青睐和消费者的怀念,作为德国复兴的重要象征,伊莎贝拉汽车被印在了2002 年德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上。在2015年日内瓦车展上展出的近花甲之年的伊莎贝拉轿车,仍然保留着完备的性能和时尚的外形,甚至能以130公里的时速驰骋,可谓工匠精神最淋漓的体现。
LEICA徕卡 一世一瞬
自从第一部相机诞生至今,称得上著名品牌的并不少。但笼罩在工匠精神光环下的绝不多。德国徕卡相机就是其中之一。日耳曼民族的性格赋予了它严谨的风格,历久弥珍。
1913年的一天,徕兹公司的首席光学技师奥斯卡·贝那克先生按人眼视角设计了 24×36mm底片幅度的小型相机,这比当时笨重的相机先进得多,其轻便的特点更令贝那克爱不释手,并开始考虑研制便于携带的新一代相机。这台采用42mm定焦镜头,1/40秒快门速度,可以拍摄40张底片的创新突破重新定义了相机。
一个世纪不变的造型、极简单的功能与绝不妥协的工艺使徕卡相机深入人心。在英国,一些绅士并不拍照,身上也常挂一台徕卡作为身份的象征。日本是相机生产大国,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徕卡粉丝。因为它早已超越了作为工具的地位,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背负着文化,对徕卡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负担。徕卡拥有世界上最固执的拥趸。其他相机爱好者等待的是新功能、新款式。而对于徕卡迷而言,一个旋钮的改动都是暴殓天物。毫无疑问,徕卡相机是现今制作工艺最讲究的相机,但徕卡的讲究并非为使用者的习惯进行的妥协。工艺、设计的不妥协并未影响创新精神的塑造,徕卡在历史上有许多项创新,例如非球面镜片、多层镀膜镜片和稀土镜片,为相机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
昂贵的价格是徕卡的品牌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是精湛的制作和深厚的底蕴。每一部徕卡相机都能可以相伴一生。曾有一位收藏徕卡相机的老人,半夜总从床上爬起,拿出徕卡相机,轻轻按动快门,在黑暗中听金属机件发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声后安然入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徕卡和机械表一样,是工匠用时间和心血打磨出来的艺术品。
MONTBLANC万宝龙 书写限量人生
科技在生活中不断渗透时,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被束之高阁。坚持“放缓脚步,尽享生命”的万宝龙却有将手工温度传递给世界的魔力。近一个世纪,万宝龙以制造经典书写工具驰名于世。人们可以在笔触的游走中见证时间磨砺出的光芒,体味沉淀近百年的文化内涵。
万宝龙于1906年在德国汉堡由一个文具商、一个工程师和一个银行家共同创立。它的名字代表着书写的艺术。笔顶的六角白星标记,是俯瞰勃朗峰的轮廓,象征着欧洲最高山峰的雪顶冠冕。而每支笔尖上的“4810”字样,正是勃朗峰的高度。
万宝龙的钢笔外壳由独特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这种材料专利由12个万宝龙工匠花了数年时间才研制成功。即便使用十几年以上的时间,笔杆的润泽度也只会有增无减;笔尖往往是钢笔中最具工艺精度的部分,万宝龙笔尖上的精致花纹都由制笔工匠手工雕刻。而在笔尖打磨环节完成后,万宝龙的测试技师需要拿每一支笔在纸上书写,并仔细倾听笔尖摩擦纸张的声音来判断笔尖是否磨好,如有瑕疵则需要返回工厂进行修改。
近百年时间里,万宝龙系列产品曾与无数风云人物一同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共书世界历史。他们制造的产品也完美诠释出独到的品牌精髓:细腻考究的工艺和对生命、思想及文化等人文精神的推崇。
RIMOWA日默瓦 说走就走的自由
德国顶级精品旅行箱RIMOWA是大腕的标配。梁朝伟和刘嘉玲在不丹结婚时,帕罗机场几乎成为RIMOWA的海洋。从1898年第一个RIMOWA箱包走下生产线,它已在数不清的好莱坞影片中出现。《黑客帝国》、《蜘蛛侠》、《007》等经典影片中都可以发现RIMOWA的身影。
1898年,Kofferfabrik在德国科隆建立RIMOWA的前身Kofferfabrik Paul Morszeck行李箱制造公司。当时的旅行箱均采用木材制造,但这家科隆工厂却已开始重视轻巧设计。短短几年,Rimowa的扁平轻巧旅行箱便已成为上流社会的旅行必备物品。Rimowa高级旅行箱的优秀品质及轻巧设计获得环球旅行家的青睐。
“二战”期间,RIMOWA工厂在一次轰炸中几乎被烧毁殆尽,他们在绝望中清理废墟之时意外的发现“遗留物”---铝片,这种材质不但坚固、防潮,其重量甚至比塑料还要轻。为了保证质量,RIMOWA产品只在欧洲境内制造,至今依然保持着手工打造的传统。
2000年,RIMOWA首个采用聚碳酸酯材料,为全球的旅行箱市场书写下革命性的一页。RIMOWA共花了三年时间研制首个获得工程师及设计师认可的聚碳酸酯旅行箱,这种来自航空业的物料迅即被其他竞争对手采用。
自2008年起,RIMOWA逐步建立了一个国际化的生产网络:经典的铝镁合金旅行箱由德国科隆生产,而聚碳酸酯旅行箱则由捷克及加拿大位于Cambridge的工厂制造。为确保Rimowa旅行箱的超凡品质,产品的主要制作工序仍由手工完成,但为保证新材质聚碳酸酯的灵活性及稳定性,Rimowa仅将这种旅行箱的箱身改由机器制造,从而实现弹性及强度的最大化,但工匠精神却依然熔铸在每一处细节之中。
德国人的极致严谨常常被调侃成为刻板。但是全世界都承认,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著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