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网综合消息:有关哪一种环保车的技术路径更适合现阶段的争论,仍旧方兴未艾,但要论及哪一类型的环保车在当前贡献最多,却早已毫无悬念。
截至今年年底,预计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型在全球累计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相较于仍处于推广阶段的其他环保车型,混合动力车型的全球普及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毋庸置疑。自1997年首款混合动力车型推出以来,尽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备受争议,但丰田始终坚定,混合动力技术是通往未来的核心技术,亦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基于此,丰田对于混合动力技术的坚守获得了当前的成就,同时也成为汽车“产业结构改革”过程中最显性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销量不断创下新纪录,连续蝉联全球销量冠军。在此过程中,产业升级也悄然开始,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由“制造”向“质造”进行转变的结构调整,这也是全球汽车产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维下的大势所趋。
与其他企业不同,丰田已经踏入全球年销量1000万辆的未知领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继续承担“开路者”的重担。对于丰田来讲,如何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推进结构改革、练好企业内功,或许能为探索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至少在混合动力领域,在不断的探索和坚持下,已成为丰田在全球最为显性的基因。在刚刚开幕的广州车展上,丰田两款国产混合动力车——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在上市一年后给出了市场答卷,年销量有望达到7万辆。这一数字足以引起各大车企对产业结构改革的深入思考。
助力“中国质造”加大本土研发
自1964年皇冠轿车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丰田入华已经超过50年。
“我时常在想,如何在下一个50年中,让中国消费者进一步了解丰田、认可丰田,让丰田与中国社会融为一体,答案就是本土化。”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西弘致曾明确表示。
基于此,近年来丰田不断推进在华技术研发战略。尤其是在混合动力技术成为丰田在全球的主要技术IP之后,丰田已经找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结构改革”的阶段路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丰田的未来战略中举足轻重。于是,丰田开始有了“让混合动力技术在中国生根发芽”的想法,由此一念,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MEC)便应运而生。
2010年,TMEC成立,这是丰田首次在海外市场成立的混合动力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投资金额高达6.89亿美元,在丰田全球6家研发中心中规模最大。作为丰田在华首个独资研发中心, TMEC主要负责节能、新能源车零部件国产化研发。与其他研发中心不同,TMEC自成立之初就目标明确,是专门进行丰田混合动力技术相关研究开发的研发中心。为此,丰田甚至首次在海外配置了混合动力的研发团队。
近7年时间过去,TMEC成果斐然,不但完成了混合动力技术的国产化,还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技术研发人才。在“中国质造”全面推动的大背景下,丰田希望培养出更多的本土工程师,从而研发出更多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辆。实现研发生产层面的“结构改革”:即产品研发,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将本土化研发从根本上“落地”。通过在技术本土化上的每一步进展,丰田正在不断践行其对中国市场的承诺:“In China;For China”。
改革持续显效 混动迎战未来
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节能环保,对于车企来讲,越早实现商品结构调整、推进节能新能源车的落地,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才更具竞争力。
在这一点上,丰田的布局较早,一直低调推进以环保为核心的产品“结构改革”。最直观的表现莫过于对混合动力技术的坚守,20年之后,当初不被看好的环保车型在全球累计销量已经接近千万辆,而业内的多数车企,则在近年来才启动新能源战略。
如今,丰田全球年销量已经连续两年突破千万辆,其中混合动力产品的销量占比已经达到10%。这意味着,混合动力车不仅已经开始助力销量,更在产品结构改革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有助于推动丰田环保战略目标的达成。
在中国市场,丰田的“结构改革”基本与其全球战略同步,早在2012年即开始布局。2012年,丰田提出了“云动计划”,并推出“双擎”品牌。此后,TMEC及丰田汽车(常熟)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MCAP)相继落成投产,全面推动丰田推动混合动力技术国产。
如今,“2015年实现混合动力总成及核心零部件的国产”的承诺已经兑现,在卡罗拉双擎和雷凌双擎相继国产上市之后,包括丰田品牌和雷克萨斯品牌在内,丰田在华销售的混合动力车型增至10款,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覆盖小型车到大型车,拥有两厢车、三厢车、SUV及豪华品牌汽车的全线混合动力产品的汽车厂商。而两款国产双擎车型上市之初,丰田即预计二者今年销量将达到6万辆,而以当前的情况来看,卡罗拉双擎和雷凌双擎不仅完成了销量任务,且随着这两款车型的热销,丰田在华混合动力车的年销量将比去年实现大幅增长。
随着混合动力技术IP的不断强化,丰田在产业结构改革中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目前,丰田环保车型在全球整体销量中占比已经超过10%,在目前的全球大型车企中尚属首例。这对当下努力推进节能新能源战略的各大车企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坚守企业内功修炼,抓住产业结构改革机遇,才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