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你一年立下这么多行业标杆是要干啥?
2017-01-17 12:23:08
新浪汽车综合
评论:0条
有人说丰田是一家技术研发很保守的公司,持有这个观点的人,显然只看到丰田在一些走量车型上的慎重,看到丰田稳扎稳打的经营理念,但是却忽略了丰田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成果。回顾整个2016年,丰田的技术研发实力迎来了一次一次的爆发。
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丰田2016年的一些技术成果吧。丰田在2016年,除了震惊业界的几个大动作之外,还实现了很多小目标,不过篇幅所限,就只好忽略掉那些没能成为行业标杆的小目标,只聚焦那些成为了业界标杆的成绩。
混合动力车型全球销量突破900万
这算是2016年度丰田新闻中的“旧闻”了,因为按照丰田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惯性,全球销量超过千万台也只是时间问题,是一个“必然事件”,不符合新闻“突发”的特点。比起传统纯内燃机车型,混合动力车型不仅更加省油,而且养护成本更低,可靠性更好。这个是丰田“自带体系”的核心技术,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合动力,丰田的和其他的。
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可以说是丰田明日技术的基底。丰田掌握了油-电联动系统控制逻辑、设计出高效能的能量管理系统,今后不管是燃料电池、插电混动乃至纯电驱动,丰田都有足够的基础技术来做出变阵,以应对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
虽然在国内,混合动力车型并未得到全国范围的政策支持,甚至按照内燃机排量一刀切的税率制度,对混动是一道关卡。可是凭借混合动力技术的强大口碑以及实效,雷凌/卡罗拉双擎“0差价”的进取定价策略(相当于是从车企口袋里给车主来做补贴),双擎双子销量维持在一个还不错的数字,年销量有望超过7万台。
算上前期研发、现地化生产的本土供应商开发,这些成本,似乎双擎双子就没想着收回来。丰田这笔投资,更多的是在投资未来,看好混合动力能够在中国市场继续发光发热,颇有点“我拿青春赌明天”的意思。
的确,随着2018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卡罗拉/雷凌的推出、以及未来其他混动车型的上市,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的阵营将会进一步丰富起来,深度布局所带来的成本、产能优势,将会给丰田混合动力的二次发力乃至三次发力提供强大的后续势能。
再一次刷新热效率
做不出漂亮热效率内燃机的主机厂,也许今天还可以钻政策的漏洞靠算法获得一个还不错的工信部油耗数据,然而只有能够开发出高燃效发动机的基本功,才能在日益严苛的排放政策中取得主动权和先手权。
相比起刷新三观,刷新热效率可要难多了。内燃机的热效率,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主机厂内燃机技术的“硬指标”。它涉及到内燃机设计(低阻化、换气效率、轻量化)、材料技术(轻量化、低摩擦、密封、高刚性)、供应链掌控(发动机各个零部件是否符合设计指标)、标定水平(各种执行器的控制策略、阿特金森循环切换策略等)。它是一个主机厂综合实力的反映。因此每次有主机厂发布刷新业界记录的新型内燃机,都会成为业内强烈关注的新闻。
但是内燃机燃效提升有一个边际效应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内燃机燃效提升都是以“零点五”个百分点为单位的。但是这“0.5%”的提升,可能要意味着整个技术体系的全面革新。所以相比起将下一代混合动力系统的内燃机热效率做到41%,我更服丰田能够将非混合动力用的发动机热效率刷到40%。前者因为在很多工况下由电动机介入辅助驱动,所以内燃机工况相对比较单一,“刷”燃效相对难度低一些。而后者工况多样,设计上需要兼顾多种工况,在各种妥协之下还能创造出40%的热效率,简直黑科技。
环境技术不仅仅应用于车
我们正在忍受雾霾之苦,汽车默默背锅背了这么些年,其实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一个死结。能源结构不调整,耗能企业不优化排放物,雾霾的阴影只能挥之不去。工业生产是为了将人们带往更美好幸福的生活,然而工业生产环节的副作用,正在剥夺我们的健康。
汽车虽然是一个污染物排放源,除了生产出低排放、零排放汽车之外,生产环节也受到部分具备卓识远见的车企所关注。一直以来都有很多汽车生产企业,在生产环节探索“低碳排放”甚至挑战“零碳排放”。依仗自家的燃料电池技术,丰田汽车公司向位于爱知县丰田市总公司工厂内的能源管理大楼(2016年8月竣工)引进固定式纯氢气燃料电池,并于9月12日投入运行。
在敦促每一位工作人员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引进能源管理系统,包括额定输出功率为3.5kW的固定式纯氢气燃料电池、太阳能发电以及使用了将普锐斯车用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制造的蓄电池。该系统能够对能源管理大楼的能源需求进行预测,在以能效高的燃料电池为主运行的同时,通过将发电量不稳定的太阳能发电与蓄电池相结合,实现能源的有效供给。同时,将燃料电池释放出的热能用于空调。通过以上技术开发和实证实验,努力实现CO2零排放。
这是丰田对CO2零排放的一次探索,也是对燃料电池技术新应用场景的探索。大家都知道,丰田是世界上第一家将FCV燃料电池车实现量产的车企。一个新技术,如果说从构想到发布是只是隔了一个PPT,那么从发布到制造出试验车,就是隔了一所顶级的工程院校,而从试验车到量产车,甚至隔了一整套产业链。
丰田希望用Mirai来改变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但这还不够。丰田认为自己还应该改变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的生产方式,从生产层面就学会对环境友好。
翻回头再看,眼前的雾霾,除了等风来,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多。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