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中国市场,VOLVO以“安全”的名义叩开了中国消费者的心扉。无独有偶,这一营销方式,正被其“新东家”所复制。
3月8日,杭州临江的吉利技术中心发生了这样的一幕。一辆车以每小时近60公里的速度,撞向了其前方的障碍物——车头被损,但车门依然能轻松打开。
被撞的车是帝豪EC7,在2010年第四批C-NACP碰撞实验,刚刚获得了46.8分的好成绩,这个分数不仅是自主品牌中最高的,也高于很多合资品牌的汽车。
吉利高调宣传,就是想证明自己已经具有合资产品一样的“品质”。
去年年底,在吉利顺利告别了低质低价的时代后,总裁杨健再提战略转型,不过,这次与三年前不同,在杨健提出“两个转变, 两个调整”的发展战略目标中,吉利把国际化战略扩大为全球战略,并由此前的“技术吉利”提升为“品质吉利”,在进行了产品线的管理调整后,下一步将更关注品牌线的管理。吉利把目标瞄准产销规模超千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500强企业,不过,他在发展速度上,强调从过去的快速发展到稳健发展。
再提规模论
据吉利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赵福全透露,以上的碰撞仅是吉利今年所要进行碰撞量的三百分之一。
而之所以要建碰撞实验室并进行大量的碰撞实验,赵福全告诉记者:“主要是吉利开发业务越来越大,如果这些碰撞都利用外围资源做,一方面开发成本增加巨大,同时在开发时间上也是巨大的浪费。”
根据吉利的计划,每年将至少推出4款至5款整车产品,到2015年,吉利汽车将拥有包括电动及混合动力与清洁燃料汽车在内的全系列产品,共可衍生出40 多款整车。
事实上,每年推出的全新和换代车型比计划的还要多,吉利集团副总裁刘金良告诉记者:吉利今年将推出8款新车。其中帝豪旗下将有EX7、EV8两款整车,同时,还将推出全球鹰、英伦等多款车型。
“为什么要开发这么多的车型?因为我们研究了国际汽车巨头发展的历史,吉利要实现到2015年销售200万辆汽车的目标,就必须开发出40多款车型作为支撑。”赵福全说。
在此前的几年,吉利一直通过扩大基地,构建多品牌体系等迅速做大的方式进行扩张,先后扩张了包括临海基地、宁波基地、路桥基地、湘潭基地、兰州基地、上海基地、成都基地、济南基地在内的八个生产基地。
2007年5月,吉利正式宣布进入战略转型期,实施了多品牌战略,衍生出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三大新子品牌。在这几年时间内,吉利的产销也迅速上升,从十几万辆上升到2010年已突破40万辆。